第一百三十一章 聚酯装置没那么娇气-《沧海扬帆》


    第(2/3)页

    会场上他不便说什么,但会后,他还是要琢磨琢磨这件事。

    吃过饭回到房间后,他和吴哲夫讨论了一下,有了一些想法。正准备打发吴哲夫回去休息的时候,  郑立农突然想到了高凡,并且隐约觉得这个高凡或许能够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路,这才让吴哲夫打电话把高凡叫了过来。

    高凡一张嘴,就说潘越的建议是正确的,而且是急需的,这个结论,甚至比郑立农与吴哲夫讨论的结果更加激进,同时也让郑立农觉得眼前一亮。

    “你是说,如果照着潘处长的建议,请水南化安公司的人来帮助拆卸弯管,能够促进咱们的聚酯装置国产化?”郑立农替高凡总结道。

    谷后

    高凡说:“其实,聚酯装置没那么娇气,或者说,所有的化工过程装置,都没那么娇气。基本原理有了,哪根管子粗一点,哪根管子细一点,都是可以进行理论计算的。

    “我们沧海厂提出的铵改尿新方案,就是在化工部原方案的基础上做了重大修改,但只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这种修改能有多大影响?”

    吴哲夫插话道:“黄化的这个聚合釜弯管,我吃饭的时候向他们技术处的同志了解过,设计上还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不懂行的人,拆下来就装不上去了。黄化的操作工不敢拆,也有一定的道理。”

    高凡说:“这个其实就是日本人搞的名堂。好的工业设计,应当是尽可能地简化,降低维护的难度,哪有把一根管子设计得拆不下来的道理?

    “他们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人天性很轴,一种设计提出来了,轻易就不会改,哪怕觉得不行,也不敢随便改。”

    “这怎么可能?”吴哲夫瞪着眼睛惊讶地说道,“我对日本企业的印象恰恰相反,我觉得他们很追求创新的,反而是我们比较循规蹈矩。”

    高凡说:“这只是表象。日本文化里很讲究等级秩序,一个设计如果是前辈设计师做的,而这个前辈又因为技术好而被提升成了领导,那么下面的设计师是不敢轻易否定的。

    “我们有时候进口日本的设备,觉得其中有些设计纯粹不合逻辑,还以为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其实就是传统设计一直没有得到更新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