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福王府-《强明》


    第(2/3)页

    “国本之争”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辅四人,二品以上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神宗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

    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神宗不得已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不久后,福王完婚,婚费达三十万金。廷臣请王按制度就藩,而神宗和郑贵妃一直把爱子留在身边不放。福王的封地在洛阳,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费。神宗派出太监征收“矿税”,搜刮的亿万钱财,皆入福王藩围。

    到了万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岁,宰相叶向高上疏力争,神宗答应第二年春天举行。到时候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郑贵妃要求一次赐田四万余顷,群臣力争,不得以减为两万倾,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项,尤以最后一项影响国计民生、及于边防军饷,后果异常严重。而神宗一概答应。好容易办妥,郑贵妃依然不让福王按制度就藩,借口为第二年为李太后祝寿,企图再拖一段时间。遭到李太后的训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没有活到第二年七十大寿就去世了,大臣们一再催促,神宗和郑贵妃再也找不到借口拖延,只好让福王就藩。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朱常洵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藩洛阳,队伍前后达一百多里。同时,得庄田二万顷。

    由次可见福王朱常洵得到的宠爱之深。

    就国之后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达三十年,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独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递交,下午即答复,其要求无所不允。

    有这样的便利,四方亡命之徒,纷纷趋之若鹜,聚集在朱常洵门下。崇祯皇帝即位后,因这位福王是帝室尊属,所以对他很是礼敬。

    一进入洛阳,问起福王朱常洵的王府何在,那些百姓竟是纷纷避让,似乎谁都不愿意多说什么。

    好容易找到了当兵的,一问起,那当兵的顿时警觉起来,上下打量丁云毅,反复盘问,这才给他指了方向。

    这么一来一去,便又耽误了半天时间。

    来到王府门口,宰相门前七品官,那些看门的家丁护院居然一个比一个架子大,对丁云毅爱理不理。好容易有个上了些年纪的家丁问起丁云毅,一听说对方不过是个守备,不禁对自己同伴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