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海患(下)-《强明》


    第(2/3)页

    到这个时候,南京方面才作出了反应。南直巡抚曹邦辅亲自督促副使王崇古,集各部军队,扼守要路,四面围剿。俭事董邦政、把总娄宇率兵在陶宅镇终于捕捉到了敌踪。两军合剿,斩获敌首十九级。海盗们这时方才穷途末路,想逃向太湖时,被官兵一路拦截,在杨林桥被追上并全部歼灭。

    就这样,这支历史上最神奇百人海盗队伍在横行干里,杀戮战伤官民四千人,官员阵亡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经历了八十余日之后,终于结束了其传奇般的旅途。

    丁云毅说到这问道:“陛下认为这股倭寇是倭人还是大明子民?”

    “倭寇,自然是倭人了。”崇祯不解地道。

    丁云毅一笑:“臣认为此不尽然。从转战历程看,其熟悉民情和地理,善于隐匿,能捕捉到官军的弱点和心理,长于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当非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外国人。而其他们皆是黄衣红盖,这也不是扶桑国人装束,故臣以为这股所谓‘倭寇’当为我大明子民。”

    “什么?”这话听在崇祯、王承恩、吴直等人耳中大觉惊讶:“既然我大明子民,为何还要冒充倭寇?”

    丁云毅一声叹息:“因为海禁让这些沿海百姓实在无法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做起了海盗。而为了害怕连累到自己家人,他们又只能冒充起了倭寇那。”

    崇祯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王承恩也在一边说道:“陛下,隆庆元年我大明在月港设海澄县。同年,福建巡抚都御史涂****议开禁例,准民间通海贸易,但拒绝与日本贸易,也终于得到批准。于是自此开始,海澄的月港都是唯一合法的出海通商进行海外贸易港口。而江南也一直是最富庶的地方,并且少有大规模的叛乱,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崇祯喃喃的念着这两句话。

    丁云毅趁热打铁:“倭寇之乱在戚继光、俞大酞等名将的围追堵截下,逐渐平息下来。与此同时,在一些官员的倡议下,我大明开始放宽海禁,这种明智的措施使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这甚至使一些官员也感到吃惊,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市通则寇转化为商’的道理。海防力量的增强以及海禁的放宽,是从根本上解决倭患问题的两个必要条件,两者不应相互抵触,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大明强大的海防力量是保证自身安全及发展对外贸易的保障,而畅通的对外贸易又会成为我大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