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民之利(中)-《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比如说粮食!

    粮食是思南明年的还未产出的药材换来的,而这些粮食现在又被他拿来当作百姓干活的工钱,而干了活之后又会用于生产如此反复到了明年的时候瓷砖、药材都必然会再一次给整个思南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就像是一个循环,随着时间的越长,这个循环能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三年之后....十年之后,思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水路已经被他打通了。还建立了一座小型的码头,在不久之后思南烧制的瓷砖便会从这里演员不断的流向全国各地......

    刘仪站起身,两人就这样慢吞吞的超江边的工地上走去。

    “杨铭,你能发展一个思南,就一定能发展一个铜仁府,甚至整个贵州!”许久之后刘仪才停住了脚步,距离窑群不远的地方对杨铭道:“你看那些人虽然辛苦,但是脸上却露着微笑。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希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会去之后呢?”

    “这个问题!”杨铭很难回答,一个县他没有问题,可是国朝有句古话,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当自己坐的位置没有达到那个高度的时候想的太多、做的太多那就是逾越了,这显然是官场中的一个大忌!

    正因为如此。哪怕他又想法却不能说,也不能做。如果说了,做了如何让人家地方官自处?这无疑便是得罪人,而这些人头上还有人,甚至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京城的那些大佬。要知道。这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相互靠拢自保的时代,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脱离集体,就好像刘仪即使是清官加三级,他也不能否认他身为士大夫一员的事实,当然他也不可能反对。士大夫的身份就是他为官的资本,就是他能够再朝堂上参奏官员的哦资格。

    所以说,有时候一个名分二字就几乎让一些想干事的人无可奈何!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两面性,有利就有弊,有弊自然也有有利的一面。

    虽然这种制度压制了想要做清官的人的一些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制度也有机的消除了不少隐患,比如尾大不掉,割据一方等等后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