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收益太大了-《大明的脊梁》


    第(3/3)页

    杨铭说的是实话,整个杨家中就只有他一个人是读书人,其他比如大伯、二伯又或者几位堂兄都是庄稼汉,你让他们种地还成,可是要让他们拿笔杆子算账还不要了他们的老命?

    “贤胥不必忧虑,白手起家却是是困难重重,不过贤胥如今只等拿恩旨下来,想必便不会如此着急人手了,哈哈!”看到杨铭的犹豫之色李秀才摸了摸胡须,笑到:“到时四乡八里的人还不都抢破脑袋朝你家投献?只要到时候你不怕门槛被踩破就行!”

    “投献”作为明代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等级特权制度的产物。因为被投献着往往有着功名在身,根据大明律从秀才起便有了一些相关读书人的政策,比如不服兵役,不纳税等诸多利好。

    特别是到了举人以上,那特权就更为明显,往往一位举人名下几乎有着成千上万亩田地,而这些田地都是那些庄户投献而来。

    虽然土地名义在被投献人名下,但是被投献人根本就不用上税,这些投献人只需要付出正常税收的五成甚至六成便可以放行的耕种,而被投献人却什么也不用出平白的家里多出了好多土地,有人耕种只等着收钱便可。

    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弊端,也是土地兼的恶性循环!

    ps:这周没有推荐位,好凄惨!有票的来张票吧!没收藏的朋友顺便动动指头,收藏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