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随军记者-《大明钉子户》
第(2/3)页
“那个,那个如是小姐就做个随军记者吧!”王越道。
柳如是不解地道:“随军记者?”
“对!”王越点头道:“如是小姐可以用你的笔,真实记录那些迁移到海外的饥民的新生活,之后明报会专门开设一个专栏连续发表这些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外还有新天地。”
被动移民和主动移民今后要相互结合,将更能加快移民速度。柳如是是个名人,她的文章不但能够受到广泛专注,而且更加容易让人相信。
柳如是想为这些饥民做些事情,其中一个因素也是好奇,王越把几十万人弄到海外,不会都卖了吧?这个随军记者倒是正合适。
柳如是道:“多谢王大人,那奴就做这个随军记者。”
大明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八月二十日,天策军南洋分舰队拔锚起航,驶向南中国海。
第一,二批送往台湾淡水的两万多移民已经抵达淡水,这次随军的是第三批一万多移民。
运送移民的主要力量是四艘客货滚装轮,每艘客货滚装轮可以一次性装载两千五百人。虽然这种滚装轮人员定额是八百八十人,但是这些饥民不是现代的旅客,底层货仓、过道、散客厅等等空间挤一挤,这运力就上来了,说白了就是超载。
海军陆战队还没有完全成型,这次南下的陆军是第五团,他们分布在登陆舰和一艘滚装轮上。
另外还有八艘排水量一千二百吨的木质机动货船,这种货船甲板以上为两层结构,加上底舱共三层,每艘货船可装载饥民八百人。
其中四艘木质货船是刚刚新建下水的,天津的造船厂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建造这种结构简单的货船,建造工期只需要一个月。这样的建造速度也不算快了,与美国人在四十年代一艘万吨自由轮只需要二十八小时的速度是无法相比的。
客货滚装轮和机动货船都加装了武器,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以火力估算即使遇见欧洲的战舰也不用担心。
担任护航任务的是两艘海监战舰,这次第三批前往淡水是整个南洋分舰队集体出行。
洋面上行进的是一艘船坞登陆舰、两艘补给舰、两艘海警战舰、四艘海监战舰,四艘客货滚装轮和八艘木质机动货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