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评论比原文长-《文艺界奇葩》


    第(2/3)页

    然后好好的一篇回忆类的作文,就变成了对半导体收音机或者其他一些东西的功能说明,吴昊当时就在想,这些家伙长大了肯定都是写论文的好手。

    不过后来忽然国家开始鼓励发展文艺了,吴昊的教学生活就变得轻松多了,上面既然有政策,学校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从此以后这种说明文就再也没有学生敢写了,因为他们敢写,吴昊就敢给低分。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吴昊当然不少看书,虽然他偏爱从前的老作品,对“文艺界”上面的文章不怎么感冒,但是他却一直希望文艺界上面能够出来一些真正好的作品,那样,世界的文学水平才能真正地崛起。

    一开始,他都会像和尚撞钟一样每天到文艺界网站上逛一圈,可是每次都毫无意外地失望而归,直到有一次,他忽然找了一篇文章,名字很奇怪,竟然是随手打的几个字母,但是当时他还是好奇地点了进去。

    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他从来没想过,文艺界竟然还有这样高质量的小说,完全跟网站其他那些浮躁的作品。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成为了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但是一直到书看完的时候,他虽然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沉重,但是却感觉自己有些东西没有抓住,觉得作者应该还有其他的东西表达出来。

    但是这个疑惑,终于在今天被作者解答了,因为那首《老黑奴》。

    吴昊坐在书房里面,默默地又把《老黑奴》重新听了几遍,最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开始在庄言的动态下面评论道:“老黑奴和福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过着各自属于自己的生活,肤色不同,嗜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但是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因为所有的不同都无法抵挡一个基本的共同之处,人的共同之处。《活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活着。”

    一个大大的长评,这是吴昊听了《老黑奴》之后,对《活着》的二次解读,他感觉自己已经触摸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那个世界。

    这条长评一出来,就迅速被粉丝们顶到了上去,《活着》的读者们已经相对是文学素养超过平均水平的一些人,但是能对《活着》解读到这个地步的人也屈指可数。

    【层主可以啊,高质量粉丝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