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我读到了从秦国传来的竹简,上面写了些歌功颂德大禹的祭祀文。 大禹乃是天下共主,更是变疏为堵的治水之主。 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回,传说他一改黄河流域洪水泛滥的面貌,传说他的工程使得数万人受益。 数万人因洪水治理的成功而得到了新的希望,得到了改善。 我再往下卷翻阅时,一个人的名字撞入我的眼中。 李冰。 伴随着的还有他的事迹 李冰设石人水尺,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 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李昱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令我心驰神往。 带着热气的风吹到我的面前,熏熏白日当空,细长的叶片摇曳的光影在我的竹简处晕染出一条河流,而竹简的绳结就像是大坝。 我没有去过秦国,但现在蜀地的都江堰成为号召我的标志。 我当即找到老师,可他却告诉我:李冰已经去世二十年了。 秦昭襄王至今,原来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李冰改变了整个西南水系对平原的灌溉,惠利不止数万人,而是影响着后世的千千万万,他的都江堰超乎了时代的意义。 我看着身边的同门师兄弟们汲汲于政治,尊崇于著述,乐于阐发自家学说,奔走诸国之间,寻求一个理想的国家与世界。 可我始终参与不进去。 我听不进去我的老师荀子讲述的 他为了规劝我们这种整日看起来浑浑噩噩的学生,还写了《劝学》。 老实说,我根本没听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