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入律 第一百三十章 打听一些事,不打听一些事-《剑道路漫漫》


    第(2/3)页

    老道挥起铁锤顺着石块敲了一下,石块没有破,老道脸色有些尴尬,不过老道又顺着石块重重地敲了一下,这回没错,石块破了,整好两半。

    老道脸色有些尴尬,琢磨着他刚才说的是敲一下还是敲两下来着?莫约是一下吧!

    柳易则完全没有要质疑老道的意思,老道或许会吹牛,毕竟是道家不是佛家,没有不打诳语那套玩意,但柳易确信老道就算是吹牛,水分必然也不会太大,道家真人的称号可不是靠吹牛忽悠就能得到的。作为一个受天下人尊重的道人,老道年轻时必然游历过好几次的天下,自然也积攒了很多功德,否则不会有人念着他的恩情。

    柳易也不好一直杵在这里,继续忙活着搬石块。

    两人就那么忙活到了中午,柳易不知道老道现在是不是在辟谷,猜想应该是吧,老道现在依然气定神闲,没有自己饿的那种窘态。

    如同柳易所说,老道确实时刻在关注着他,老道见过很多次柳易频繁地望向他时,终于后知后觉地知道其中缘故了,开口道:“要是饿了就先去吃饭吧,呆一会儿再来。”

    柳易如蒙大赦,本想蹦蹦跳跳上山,到底是饥肠辘辘,没有力气。

    柳易别着木剑上山了后,老道凿着石块,喃喃道:“这一混啊,年纪就大了,是二十六还是二十七来着?”

    老道也不深究,他这一辈子呀,如同石匠,专门跟石头过不去,一个人独处后,老道凿起石头来更卖力了,用铁锤顺着水路敲石块,同样是应声而破,至于老道还有没有想起刚才说的是“敲一下还是敲两下”?他干活这么卖力,应该没有吧,但道家真人莫不是世间佼佼者,一心不止两用,多用也可,是不是凿石头卖力的同时还分心想着刚才的事呢,不得而知。

    柳易很饿,没有费那么大的气力回到小院中吃饭,一个时辰的脚程,实在是太耽误事了。柳易一边走一边打量四周,靠近这边确实没几个结茅而居的道士和尚,那些老道士老和尚的脾气打得出气,一路走来也见过,但惹不起,他想找一个年轻点的道士或和尚的茅庐蹭饭。

    功夫不负有心人,或者说是脸皮厚的确实能遇到客气的,柳易真就找到一个茅庐景秀的年轻合上了,年轻和尚身穿灰色僧袍,在这个年纪中穿灰色僧袍的确实不多,很多僧人更加崇拜红色的袈裟,下山或在山上,不管是大小和尚,偷偷披一身袈裟,走到哪里都有脾气和底气。

    柳易打稽首虽然彬彬有礼,但说起话来,可谓话糙理不糙,至少他就那么认为的,柳易说道:“贫道想在你个小秃驴这里吃顿饭。”

    年轻和尚头甩了跟年岁稍大点的孩童手中的拨浪鼓似的,不过孩童会将线甩断了,年轻和尚则是长点将自己给摇晕了。

    柳易见“客气”说话解决不了问题,扶着一棵碗口大小,一看年轻和尚平日里就没少扶着的小树,阴恻恻道:“你别忘了玄空山是‘玄’在前,‘空’在后。”

    年轻和尚一脸难以抉择,不过最终在面子和威胁之间最终屈服于威胁,柳易望着年轻和尚恐惧与倔强共存脸色就觉得滑稽,最终柳

    易还是没忍住,哈哈大笑。

    年轻和尚则在柳易发笑的时候突然跳进茅庐里了,柳易只好跟了进去,柳易的身材跟百里青青和迟重锋比起来矮了很多,比起李白药杜鹤离和解三秋也有些自愧不如,但他竟然比这个年轻和尚高了一个头颅不止,柳易四周打量着茅庐,看起来这个茅庐的“一砖一瓦”都是年轻和尚亲自操办的,因为柳易要不是刚才下意识地一蹲,他差点就撞房梁上了。

    屋内除了床铺和锅碗瓢盆之外,并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年轻和尚应该也知道自己的草庐其实不会有什么客人,所以他也没准备过什么凳子,就算是他自己也是用一个剁柴的木墩子稍作代替。

    迫于威胁,胆小的年轻和尚没敢离着柳易太近,他用棍子将木墩子推到柳易脚下,柳易并没有坐下,而是依旧低着脖子,柳易恶声道:“把饭菜端出来。”

    年轻和尚乖乖地端了出来,柳易吃着觉得有些不对劲,问道:“腊肉呢?”

    年轻和尚猛摇头,赔罪道:“想必道长是知道的,方外之人避荤腥,道长和贫道都是方外之人,那道长此问从何而起?”

    柳易双眼一横,咬牙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贫道也不空穴来风,在山上这么久,嘴巴里能淡出个鸟来,对于荤腥,贫道确实闻到了。贫道吃不到,你也别想吃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