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顾陆参与战场-《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2/3)页

    顾陆说,“陀老也有《荒唐人的梦》《小英雄》《圣诞树和婚礼》《别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这些精彩的短篇。同样,托尔斯泰长篇更是出名。长篇和短篇没有高低,再厉害的短篇巨匠契科夫、欧亨利也不可能用精炼至极的文风创作长篇。托尔斯泰也不可能在短篇中进行长视野的布局……”

    《人民文学》的专访差不多就到这里,最后顾陆提到毛熊国的文坛争论,比顾陆关注时,更离谱了一点点。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估计没想到,自己死了还会被这样利用。

    《祖国纪事》《各民族友谊》《涅瓦》《新世界》《旗》等文学刊物,也是推波助澜的状态。

    详细说说《新世界》吧,在苏联时期就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之一,很多大作发表在上面。比如,《静静的顿河》就在这上面发的,故此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名气。

    之所以特意挑出来说,是因为《新世界》是顾陆投稿的地方。

    一封新邮件《三大师之一》。

    “噢,我们毛熊国的朋友顾陆先生的投稿,他是想为托尔斯泰战队增加火力了吗?”

    “乱吧,火焰就是要燃烧起来,要带着破坏性才旺盛!毛熊国的文坛,一直都是小火苗,现在有目光,有话题,有新生力量。”

    主编先生博达夫声音非常的洪亮,其余刊物推波助澜是为何说不准,但他正是为了这原因。

    毛熊国的年轻人……博达夫都有点无奈。

    说一句反直觉的话,经常看书的人应该也有觉察,上个世纪或者是2010年之前,欧美文坛是大神辈出,从作品质量上是领先国内的。

    但近年来,欧美青年作家(三十五岁以下)都是什么鬼,质量是逊色于国内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作家滤镜的削弱。年轻人甚至觉得成为网红都比成为作家有吸引力,再加上娱乐手段的多样性,读者也变少了。

    相反,国内由于自古以来的文化原因,即便作家滤镜大幅度削弱,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正是如此,华夏青年作家水平,普遍高于欧美,包括毛熊国在内。

    毛熊国的统计部门,做过一项调查,15岁的学生,每年看课外书的数量在,百分之八十七在3本以内。

    “博达夫先生,我们一定会被上帝惩罚。”新世界刊物的审编谢尔盖看着自己工作的刊物,以两位文豪的名字,我们……”
    第(2/3)页